作者簡介
魏軍,男 1938年11月出生于河北。大學本科畢業。1951年積極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于北京志愿參軍,歷任文書、保密員、學員、國防體協快艇教員。1961至1965連續五年為首都國慶游行體育大軍指揮部指揮。1973年為亞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請賽開、閉幕式編導。1975年為第三屆全運會大型團體操《紅旗頌》背景設計、訓練、表演指揮。歷任北京體育師范學院、北京師范學院、中央政法干校、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干部,公安部群眾出版社文藝編輯、警官教育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、副編審、直屬支書記,中共中國文聯紀律檢查委員會專職副書記、中共中國文聯機關黨委常委、總支副書記,中國電影出版社副總編輯、編審、總支書記,中共中國電影家協會黨委委員,中國文聯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委。1991年被評為中國文聯“優秀黨務工作者”。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、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、北京作家協會會員、北京文藝學會副會長、北京法制文學研究會會長、第一屆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副會長、中國法學會理事、中國法學會法制文學研究會會長兼秘書長。曾創辦和編輯大型文學期刊《啄木鳥》、創辦并主編《偵破小說選刊》、《世界奇案佳作》。創辦成立北京法制文學研究會、創辦成立警官教育出版社和中國法學會法制文學研究會。1981年9月率先提出并創立了“中國社會主義法制文學(簡稱中國法制文學)”這一新的文學概念和文藝理論學科,是中國法制文學理論創始人,給反映法律與犯罪文學作品以科學的界說,被社會所關注和肯定,為繁榮我國文學創作和文藝理論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。1985年和1993年兩次被評為北京市“優秀社會科學工作者”。
主要作品
發表理論文章有:《關于中國社會主義法制文學》、《簡論法制文學》、《法制文學探索》、《法律﹒犯罪﹒電影》等約二十多萬字。出版理論專著《法制文學與創作》和《中國法制文學導論》,《法制文學與創作》一書獲1992年首屆中國通俗文藝研究“理論佳作獎”。出版長篇小說:《不該公布的案件》、《匿名信》、《榮辱悲歌》、《遭遇流氓》,小說集:《海濱奇案》、《曇花案》、《輕吻紅罌粟》、《魏軍小說選》等多部。影視劇作《魏軍影視劇本選——軍事.公安題材劇作專輯:〈自焚〉、〈黑色煙霧〉、〈海市蜃樓〉、〈前面就是公海〉、〈戴黑紗的婚禮〉、〈鳥語之謎〉、〈盧溝槍聲〉、〈榮辱悲歌〉》等。短篇小說《燭光》、《心聲》、《鼾聲如雷》、《摘帽知識分子》、《好悶熱的天呦》、《慘淡的光環》發表后,在讀者中產生很大反響,為社會所關注。《燭光》、《心聲》曾在《作品與爭鳴》雜志先后全文轉載并討論。《燭光》被收入中國作家協會選編的新時期爭鳴作品《感情危機》叢書,和1982年《北京文藝年鑒》。1983年《北京文藝年鑒》刊載了《心聲》爭鳴文章索引。《最后的奉獻》獲1994年中國通俗文藝短篇小說“優秀作品二等獎”。發表大型團體操《紅旗頌》腳本和詩歌、散文、評論約90多篇,以及播映電視專題片《朱老總永遠活在我們心中》等。